探秘水下森林——北海监测中心首次开展海藻场水下调查工作

     海藻场是由在冷温带大陆架区的硬质底上生长的大型褐藻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群落所共同构成的一种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是与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并称的近岸海域典型的生态系统之一。海藻场中大规模海藻在水下生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水下森林”景观,为很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同时也像森林一样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可为海域食物链提供强有力的食物保障。那么,你见过海藻场吗?神秘的“水下森林”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自然资源部北海监测中心的调查人员带你到青岛外海的潮连岛一探究竟。

     潮连岛位于北纬35°53'34",东经120°52'32",面积0.25平方千米,距离青岛市区约有40千米,是青岛市离陆地最远的海岛。潮连岛属于无居民海岛,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周边生态系统保持较为完整,海藻场生态系统保护较好。

      迎着朝阳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航程,调查队伍一行到达了朝连岛附近海域,此时海面光线很强,海况很好,水下能见度很高,非常适合潜水调查,做好下潜准备工作后,调查队伍出发了。

      经过短暂的水面适应后,下潜!5米、10米、15米,尘世的喧闹一下子就消失了,耳朵里能听见的只有你呼吸的声音。视线里的世界随着深度的增加慢慢变得丰富多彩,映入眼帘的是水下壮观的大片海藻场,好多熟悉又陌生的海藻朋友,原来海藻们的家如此漂亮。

    

      先别只顾着看,别忘记我们的调查任务,我们得把自己不认识的几个客人请回实验室好好了解一番。咦,前面趴着一只美丽又安静的海燕,悄悄躲起来的褐菖鲉、隐藏在迷惑性藻体中的大大的牙鲆鱼,这些海藻场里的常客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岩石缝里一只大螃蟹(日本蟳)举着钳子在“欢迎”我们。放心,不带你们回去,已经给你们拍照留念了。

      水下调查显示,潮连岛南北两侧水深10米之浅的海域均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密集海藻场。岛体北侧海藻场主要分布于岩礁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区域面积约0.07平方千米;南侧海藻场主要分布于礁岩海底和砂质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区域面积约0.15平方千米,海底海藻平均覆盖度达90%以上,密集区海藻湿重生物量可达4千克/平方米。主要类群为红藻和褐藻,支撑藻种为海蒿子,其它常见种类包括江蓠、裙带菜、绳藻、石花菜、珊瑚藻、石莼、褐舌藻、刺松藻、金膜藻、美丽异管藻和网地藻等。

      通过水下观测发现,海藻场中栖息着许氏平鲉、褐菖鲉、牙鲆、条石鲷、裸平鲉、花斑平鲉、马面鲀、日本蟳、脉红螺、皱纹盘鲍、仿刺参、沙海蜇等十余种经济海洋生物。

      海藻场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系统生产力、改善海洋生态状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海监测中心此次开展的潮连岛水下海藻场潜水调查,在北海区当属首例,亦填补了青岛近岸海域潮下带海藻场生态学调查的空白。下一步,北海监测中心将继续试点此项工作,探索海藻场调查监测方法。

友情链接: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网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人民网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中国海洋学会      青岛国家海洋研究中心